顯示具有 狗友分享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狗友分享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6月3日 星期五

流浪者的流浪狗之歌 - 斯里蘭卡

謝謝網友梧桐分享 斯里蘭卡

其實在12個國家裡,斯里蘭卡得了小編一票。對於志工為這個國家下的標語小編非常有興趣了解,「斯里蘭卡」重新思考人與動物關係。相較於解決方法或法條,環境與資源...等,人與動物的關係反而是最根本、最深入核心的。


流浪者的流浪狗之歌-斯里蘭卡
記錄觀點>>
在不同國家隨意拍攝的片段,集結整理後發現,可以從記錄動物的處境觀察到人與動物之間關係,並且透過動物對人的態度,來看一個國家如何對待生命與環境。

志工發文
1. 斯里蘭卡,80%的母犬絕育比例是否足以控制族群?
2. 斯里蘭卡,TNvR大幅減低狂犬病病例數的科學證據

接著讓我們來看看網友的心得吧!
(以下為網友心得,哈囉!安柏希只負責分享)

斯里蘭卡:回歸本質的思考

大家其實多少應該都有聽過這個國家。或多或少,但是對於裡面的文化及其背景應該是不甚了解。我也是不清楚的一員,直到這個講座介紹到這個國家。

為什麼說是回歸本質的思考呢?其實應該是要問,為什麼我們要做TNR或是TNVR?大部分的人列舉的原因不乏環境、資源、衛生甚至安全等問題。但是這些都是以「」為本位去做思考。至今很少有「與動物(自然)和平相處的國家」。斯里蘭卡是其中一個。

講者裡面講述的其實都是很美好的畫面。街上的狗一招手就來,翻肚子撒嬌。他們的收容所「狗食」是可以選擇的,有白飯有牛奶。甚至這些狗被Return放置回去時,是全村子的人一起迎接狗回來,就像是一個大家庭。他們的人民尊重且給予這些動物生活的空間及自由。狗或貓不屬於任何人,而是所有人都是牠們的同伴。他們也不殺狗,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不過度開發。

但是在這些已開發的國家裡,到底應該要怎麼做才能這樣平等的尊重?宗教或許是其中一環,但我寧可相信那是一種發自內心及群眾的信任。做不做零安樂,做不做TNR,大前提還是都是用人的立場去處理這些事。我相信斯里蘭卡,給了我最深,也最複雜的思考和情緒。

2015年11月2日 星期一

重新思考 Rethinking


昨天有場由Hope For Paws Project主辦的講座,邀請丹麥訓練師Vibeke Sch. Reese來台演講,主題為「洞悉狗狗肢體語言與傳達 Canine Body Language & Communication Masterclass」。

Vibeke曾在奧爾堡動物園工作4年,主要擔任獅子等大型肉食動物的飼育員,婚後赴美獨自研究狼群,並於瑞典、挪威等地教授狼行為學。Vibeke亦是KPA訓練師,是Polo拔的KPA同班同學。以上Vibeke的簡介摘錄板鼻麻的翻譯

經由板鼻麻的講座心得分享,興起了寫這篇文章的念頭。心得文裡提到一篇有關狼群運用眼神交換意見並下決定的編譯文,還有各10隻狼與狗分別面對問題時的反應的實驗。不僅有趣又能加深我們重新思考的角度。
Reese在講座上一直強調,要獲得他人的尊重,應先尊重他人,面對人類如此,面對狗亦然。講座中播放了兩部影片,顯示出當訓練者越尊重狗的肢體語言,那隻狗也變得更願意嘗試、更主動去尋找解決方法。
Vibeke這段話也是創立 哈囉!安柏希 Hello Mr. Empathy 的初衷,為什麼專頁資訊的詳細說明會提到開始有訓練師跟國外講師帶來新的思維,而這所謂的新思維與目前台灣對於動物行為問題的解決方式不太相同。

以吐蕊阿嬤Tuird為例,剛接觸Tuird Rugaas到開辦講座以來,陸續都會從中接收到一些聽眾的回饋,包括阿嬤講座上的、南部兩區講座的。不乏覺得新穎需要時間消化、認同並進一步落實運用,或是無法吸收思考、想立即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等。

以下取幾個很常出現的反應:
  • 散步給狗選擇權?台灣狹小擁擠處處都是危險,只有在挪威地大自然之地才有可能辦到。
  • 總是一直重複同樣的內容、觀念,上一次課就會了。
  • 可以給我立即解決問題的方法嗎?給我解決方法就好了。
  • 不下指令、不聽話怎麼叫訓練?


坊間很多訓犬廣告標榜可以讓狗兒服服貼貼,利用訓練手法跟技巧改變行為。試想想,當行為調整成我們預訂的模樣之後,問題真的解決了嗎?沒有什麼遺失或不同了?有太多例子是犬類過於服從而忘了自立的能力、少了天生的性情。益智玩具調整難度後只會眼巴巴望著你?路上遇見新事物不好奇上前探索,而是轉而用眼神與等待尋求你?上面的常見反應很值得花時間想一想呢!

大部份的處理或訓練方式都是只面對行為問題本身,大都只能治標(改變行為)無法治本(解決壓力來源)。新的思維用它的方式不斷撞擊你的大腦,也用它的方式在提醒大家面對問題時的思考模式。

2015年9月7日 星期一

動物親子 – 寵物親子互動篇(下)

動物親子主題第三篇 / 

上一篇霏媽咪分享的文章可以知道,其實每隻狗兒的個性不同,對小朋友的反應也會有所差異。今天就直接來觀賞一段影片 – 小小孩與狗兒鴨米的互動。
*謝謝鴨米家同意分享,也提供了親身經歷給大家。



從影片觀察雙方的互動,小朋友觸摸鴨米的力道是輕柔的,動作沒有很大,鴨米也很穩定的坐著討摸摸,更重要的是大人隨時在旁邊留意狀況,適時停止並控制場面。但是並非一開始就有良好的互動,鴨米爸爸也是經過了解與規劃的。

來看看爸爸怎麼說:

鴨米對寶寶其實是有點謹慎的,因為他並沒有太多跟嬰兒互動的經驗。記得有一次寶寶在嬰兒推車上看到鴨米,很興奮的手舞足蹈,所以受驚嚇並往後退了幾步。因此,之後我們有些刻意的讓寶寶跟狗兒保持適當距離,避免在激動的狀態下互動。每次互動的時間也是10-30秒。
一開始我會抱著寶寶,夾著他的雙腿避免亂踢嚇到狗狗,然後握著他的手示意要摸摸。如果狗兒不想過來絕對不要勉強他,也不要把寶寶朝著狗兒送過去,那樣會讓狗狗不知所措。如果狗狗願意過來,就帶著寶寶輕輕的從下巴開始摸起、慢慢的摸,並且告訴寶寶這是狗狗,他叫鴨米。
當寶寶開始想摸狗狗的時候,對於大腦神經連結手部的肌肉動作其實是一個很好的發展。而有了良好的第一次互動經驗,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

從鴨米爸的建議來看,鴨米沒有預期到寶寶會突然有手舞足蹈的大幅舉動,所以選擇互動時間是避免在激動狀態下互動時間短且良好的經驗比什麼都重要。接著準備接觸時,隨時尊重狗兒的選擇引導及控制小孩的動作,甚至可以不做動作只讓狗兒聞一聞。良好互動可以增進彼此經驗也可以促進小孩的感覺統合,讓小朋友有更多機會接觸世界,且溫馨的畫面對大人極具療癒效果。



只有長時間與狗兒相處的飼主了解狗兒的個性,根據上面幾點的建議規劃良好的互動,循序漸進的創造彼此和諧的經驗,看懂狗兒想表達的安定訊號,才不容易發生狗咬女童的事件。而且現在也有單位開始宣導並舉辦同伴動物親子營,教小朋友了解同伴動物、如何與之相處。



Vicki老師執筆的文章:狗咬女童事件-我們能做什麼讓它不再發生?
台灣動平會的講座心得分享:當孩子遇見狗-兒童與狗兒安全互動行為
台灣動平會辦的「守護同伴動物」親子營

2015年9月3日 星期四

動物親子 – 寵物親子互動篇(上)

/ 動物親子主題第二篇

上一篇分享了動物與親子可能會面臨的第一個關卡,如果順利跨越了這道困難牆,那麼很恭喜爸爸媽媽可以繼續闖關啦!其實在熱烈討論過不過敏這件事時,可能還有另一層問題是大家忽略的。解決了上述議題並順利把寵物留下來後,真正的相處才是重要關鍵。今天就來討論寵物與親子之間的互動該如何進行吧!

首先來看霏霏媽媽的分享。其實在孕期中間每隻狗兒就以不同的方式表達 我知道妳懷孕了。

例如:
  •   屁屎常常大力吸氣聞霏媽咪的肚子,肚子裡的霏霏會踹他的臉。
  •   洗澡、上廁所如果待在裡面太久,Winter總是會探頭進來用溫柔,帶點擔心、焦慮的眼神看看她在幹嘛。
  •   Ares會在她打掃的時候監督,有一次差點滑倒,他馬上站起來衝到她身邊。
  •   Momo也知道站起來兩隻手不要放在孕肚上。
  •   而一向慵懶、冷靜的Rico並沒有特別改變,但霏媽咪相信他知道她懷孕了。


在結束做月子時期之後,霏媽咪又如何看待小寶寶與狗兒們第一次接觸呢?

在當媽媽之前,我無法體會媽媽的擔心。我的理性知道狗兒能夠很和平的跟孩子相處,他們知道這是一個脆弱的小生命,知道這是家人。在我還不是母親的時候,我只是單純的覺得把孩子帶回家給狗兒聞一聞就對了!一直到霏霏出生之後,我開始能體會為什麼很多母親會擔心不知道怎麼讓孩子跟毛小孩相處。天生的母性讓我們多了這一份擔心吧!如果不是因為我看過這麼多好的例子,我參加過一些課程,我了解並且信任狗兒並不會故意傷害我的孩子,我相信面對他們見面這一天,我是會焦慮的。這一切都需要好好計畫!……我絕對不會讓上國小以前的孩子單獨跟狗兒相處,這不是因為不信任毛孩子,而是對狗兒的一種尊重,對雙方的一種保護。孩子需要學習如何做才能讓狗兒感到舒服,狗兒也需要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觀察、學習如何跟孩子相處。這一切都是監護人需要盡到的責任。


為人父母就自然多出一份擔心與責任,霏霏媽媽以彼此相互尊重為前提,用了不同的方式來面對家中5隻狗兒與新生兒的相處,下面連結有許多狗兒與霏霏的點滴,歡迎進去看霏媽咪的互動規劃與有趣的生活。 https://humananimalwellbeing.wordpress.com/2015/04/23/

2015年8月31日 星期一

動物親子 - 過敏?不過敏?

/ 動物親子主題第一篇 / 

談到「寵物與小孩」就離不開〝過敏〞主題,現在已有很多科學及醫療文章提出了觀點,所以要分享正確知識與相關例子並非難事。

今天就來分享霏霏媽媽的文章,霏霏還沒出生時家裡就有一個可愛的動物園了,爸爸媽媽每天都有狗兒、兔子與陸龜的陪伴。霏霏媽媽也是位努力研習的動物行為者,去上了karen pryor的響片培訓,現在正參與Turid Rugaas 吐蕊阿嬤的培訓課程。

對於擁有許多動物的媽媽,是怎麼看待動物導致小孩過敏這件事呢?
...目前四個月又二十五天的霏,已經接觸過馬兒、狗兒、兔子、小豬、陸龜、羊咩咩等動物了,她非常的健康,只要注意與動物互動之後的清潔,其實孩子並不是那麼容易生病的!......我覺得,要增加免疫力,除了哺育母乳外(母乳不足可選水解配方),還有常常接觸少量過敏原、多曬太陽都很重要。
...過敏是基因遺傳,所以家族有沒有過敏史就很重要。還有,過敏的狀況是屬於輕微還是嚴重?如果父母自己就過敏很嚴重了,應該原本家裡就不會養寵物吧!反之,若父母有輕微過敏,就要好好做功課,在懷孕期間和寶寶出生之後好好的幫助他們及早建立對過敏原的耐受力! 
霏霏媽媽在文內還有提供重點文章給大家參考。
在已經有寵物的家庭,能夠去吸收資訊並傳達正確觀念給大家的只有飼主自己,承受一條生命的重量也包含了解自己的責任,清楚家族過敏史、選擇迎接寵物、幫助寵物宣導正確知識,都可以避免強行送走寵物的憾事發生喔。

霏媽咪文章:https://humananimalwellbeing.wordpress.com/2015/07/25/

2015年8月28日 星期五

高雄朋友 Kuro 與 Odi 家的分享

這是一個 Odi 不敢踩踏某區域地板的故事,到底為什麼 Odi 不想踏那區的地板呢?
 
小編很喜歡 Wenli 得到的結論。
另外大家可以看一下Debby與Vicki老師面對Odi狀況時的處理方式唷!

以下就來讓我們看飼主Wenli Tsai如何描述故事吧!

上次帶Odi去TTouch個別諮詢的時候,歐胖原本已經走進上課的隔間,走個幾步又跑回玄關的地方,玄關跟上課的地方地板材質不同。

我將他抱進上課的隔間之後,歐胖一直不敢動,應該是緊張的關係。放鬆之後,走路也是壓低身體的走,跟平時走在會滑的地板姿勢有點像,但教室的地板是防滑磁磚,當時Debby老師推測是因為地板滑,我們都同意這個說法。後來舖了巧拼,歐胖就堅持只走有巧拼的地方 (更加確定是因為地板的關係)

要回家的時候,依照歐胖的個性應該是很開心的立刻跑到門口,但他卻站在巧拼上不動,眼睛緊盯著門口再看看地板,Vicki老師很貼心的幫歐胖舖了一條巧拼路到玄關的地方,歐胖看路鋪好了,立刻飛奔到門口。

事後我一直很納悶為什麼歐胖會那麼不想踩教室的地板,真的是因為會滑的關係嗎!? 可是明明玄關的地板比較滑,歐胖在那裡就走的很好,反而教室的防滑地板就不願意走.........怪怪

這個疑問直到我前幾天帶kuro去獸醫院打預防針的時候,終於解開了。原來 "教室地板的觸感跟獸醫院地板的觸感是一樣的",歐胖可能把那種觸感跟獸醫院聯想在一起了=.=

結論

事出必有因老師只能按照常理提供可能的原因而飼主是唯一每天跟毛孩朝夕相處的人,只要養成隨時觀察毛孩的習慣,要找出毛孩行為異常的原因,應該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