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動物親子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動物親子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7年3月28日 星期二

從動物餵食意外談尊重動物

日前發生一起動物餵食意外,一名母親抱1歲11個月大的兒子餵食馬匹,小孩的手指遭咬斷。牧場方則澄清,是該名母親未依規定,將孩子抱越柵欄所導致。

 
今天不探討事情經過或對錯,而是從其他觀點來說明,讓大家自行判斷。 哈囉!安柏希 Hello Mr. Empathy一直都希望能推廣尊重動物這點,與同伴動物學習並擴展延伸至各個面向,不論是野生動物、人類,甚至生活上的觀念。如同之前黃金獵犬咬女嬰事件,不管接近任何一個物種,最優先的條件一定是「正確了解該物種」+「保持尊重」
 
當您想帶著小孩接近動物時,您有問過自己這些問題嗎?
我深知動物的習性了嗎?
例如事發的動物:馬,馬最主要是單目視覺,雖然視野非常廣泛,視覺範圍可達190-230度,但雙目視覺(雙眼視野範圍互相重疊下所產生的視覺)只有55-65度,因此牠的正前方與正後方為視覺死角;也因為視覺重疊範圍較小,有無法有效地對焦、精準地估算物體距離。在正前方又近距離餵食時一定有其危險性。
 
小孩的年紀適合接觸動物嗎?
不管人或動物,都有自己的個性與生活方式。在理解力發展成熟得成人身上,都可能因不受警告與控制而受傷,更何況是理解力不足與行動力未能受控的小朋友。
 
我的目的是什麼?
『我想讓小孩認識動物,這可深具教育意義』
教育有很多種形式,您可以選擇更好、更正確的方式。例如:溼地與棲地教育、動物收容教育中心、電視的動物頻道、動物相關紀錄片、各動物協會或保育機構辦理的相關活動…等。還記得我們養過的蠶寶寶與撈過的青蛙蝌蚪嗎?這樣的教育真的合適嗎?

為什麼會說更好、更正確的方式呢?先不論《動物娛樂》或《展演動物》的相關動物權話題(之後會談),動物園或是所謂的農場,在面對多人數的群眾,有多少個具有專業背景的人員隨時關照,或有足夠的防護措施?在附加上經濟效益或金錢,能做好完整的規劃、良善的環境、專業的知識的又剩多少?

『動物好可愛,我想親身體驗』
您好可愛,我跟我的家人可以餵您吃東西,我的朋友跟他的家人可以摸摸您,大家的小孩還能跟您拍照留作紀念唷!如果為了親身體驗大象、企鵝,必須將牠們從棲息處移往不適合牠們生長的環境,換個立場,您會願意嗎?
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 TAEA​曾經辦活動,讓小學生現場體驗展演動物可隨意被觸摸的心情,學生模擬被關或綁的動物,體驗被囚禁10分鐘後都受不了。
3/26 宥勝​也在他的宥勝之旅粉絲頁上PO文說明,身在尼泊爾奇旺當地的他,才深深體會為什麼不該騎乘大象。動物展演的表面,看起來歡欣鼓舞,背後有許多悲歌是大眾所不知道的。
 
當我們審視自己,也選擇尊重、同理動物,那麼我們的所作所為就會出現最適當的表現,同時也做了最好的教育示範。
 
*演籠中動物 生命教育掀震撼
https://goo.gl/gUAzn9
*為什麼你不應該再帶孩子去看動物表演?
https://goo.gl/ogJjLe
*餵食野生動物錯了嗎?
http://pansci.asia/archives/82074

2015年9月7日 星期一

動物親子 – 寵物親子互動篇(下)

動物親子主題第三篇 / 

上一篇霏媽咪分享的文章可以知道,其實每隻狗兒的個性不同,對小朋友的反應也會有所差異。今天就直接來觀賞一段影片 – 小小孩與狗兒鴨米的互動。
*謝謝鴨米家同意分享,也提供了親身經歷給大家。



從影片觀察雙方的互動,小朋友觸摸鴨米的力道是輕柔的,動作沒有很大,鴨米也很穩定的坐著討摸摸,更重要的是大人隨時在旁邊留意狀況,適時停止並控制場面。但是並非一開始就有良好的互動,鴨米爸爸也是經過了解與規劃的。

來看看爸爸怎麼說:

鴨米對寶寶其實是有點謹慎的,因為他並沒有太多跟嬰兒互動的經驗。記得有一次寶寶在嬰兒推車上看到鴨米,很興奮的手舞足蹈,所以受驚嚇並往後退了幾步。因此,之後我們有些刻意的讓寶寶跟狗兒保持適當距離,避免在激動的狀態下互動。每次互動的時間也是10-30秒。
一開始我會抱著寶寶,夾著他的雙腿避免亂踢嚇到狗狗,然後握著他的手示意要摸摸。如果狗兒不想過來絕對不要勉強他,也不要把寶寶朝著狗兒送過去,那樣會讓狗狗不知所措。如果狗狗願意過來,就帶著寶寶輕輕的從下巴開始摸起、慢慢的摸,並且告訴寶寶這是狗狗,他叫鴨米。
當寶寶開始想摸狗狗的時候,對於大腦神經連結手部的肌肉動作其實是一個很好的發展。而有了良好的第一次互動經驗,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

從鴨米爸的建議來看,鴨米沒有預期到寶寶會突然有手舞足蹈的大幅舉動,所以選擇互動時間是避免在激動狀態下互動時間短且良好的經驗比什麼都重要。接著準備接觸時,隨時尊重狗兒的選擇引導及控制小孩的動作,甚至可以不做動作只讓狗兒聞一聞。良好互動可以增進彼此經驗也可以促進小孩的感覺統合,讓小朋友有更多機會接觸世界,且溫馨的畫面對大人極具療癒效果。



只有長時間與狗兒相處的飼主了解狗兒的個性,根據上面幾點的建議規劃良好的互動,循序漸進的創造彼此和諧的經驗,看懂狗兒想表達的安定訊號,才不容易發生狗咬女童的事件。而且現在也有單位開始宣導並舉辦同伴動物親子營,教小朋友了解同伴動物、如何與之相處。



Vicki老師執筆的文章:狗咬女童事件-我們能做什麼讓它不再發生?
台灣動平會的講座心得分享:當孩子遇見狗-兒童與狗兒安全互動行為
台灣動平會辦的「守護同伴動物」親子營

2015年9月3日 星期四

動物親子 – 寵物親子互動篇(上)

/ 動物親子主題第二篇

上一篇分享了動物與親子可能會面臨的第一個關卡,如果順利跨越了這道困難牆,那麼很恭喜爸爸媽媽可以繼續闖關啦!其實在熱烈討論過不過敏這件事時,可能還有另一層問題是大家忽略的。解決了上述議題並順利把寵物留下來後,真正的相處才是重要關鍵。今天就來討論寵物與親子之間的互動該如何進行吧!

首先來看霏霏媽媽的分享。其實在孕期中間每隻狗兒就以不同的方式表達 我知道妳懷孕了。

例如:
  •   屁屎常常大力吸氣聞霏媽咪的肚子,肚子裡的霏霏會踹他的臉。
  •   洗澡、上廁所如果待在裡面太久,Winter總是會探頭進來用溫柔,帶點擔心、焦慮的眼神看看她在幹嘛。
  •   Ares會在她打掃的時候監督,有一次差點滑倒,他馬上站起來衝到她身邊。
  •   Momo也知道站起來兩隻手不要放在孕肚上。
  •   而一向慵懶、冷靜的Rico並沒有特別改變,但霏媽咪相信他知道她懷孕了。


在結束做月子時期之後,霏媽咪又如何看待小寶寶與狗兒們第一次接觸呢?

在當媽媽之前,我無法體會媽媽的擔心。我的理性知道狗兒能夠很和平的跟孩子相處,他們知道這是一個脆弱的小生命,知道這是家人。在我還不是母親的時候,我只是單純的覺得把孩子帶回家給狗兒聞一聞就對了!一直到霏霏出生之後,我開始能體會為什麼很多母親會擔心不知道怎麼讓孩子跟毛小孩相處。天生的母性讓我們多了這一份擔心吧!如果不是因為我看過這麼多好的例子,我參加過一些課程,我了解並且信任狗兒並不會故意傷害我的孩子,我相信面對他們見面這一天,我是會焦慮的。這一切都需要好好計畫!……我絕對不會讓上國小以前的孩子單獨跟狗兒相處,這不是因為不信任毛孩子,而是對狗兒的一種尊重,對雙方的一種保護。孩子需要學習如何做才能讓狗兒感到舒服,狗兒也需要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觀察、學習如何跟孩子相處。這一切都是監護人需要盡到的責任。


為人父母就自然多出一份擔心與責任,霏霏媽媽以彼此相互尊重為前提,用了不同的方式來面對家中5隻狗兒與新生兒的相處,下面連結有許多狗兒與霏霏的點滴,歡迎進去看霏媽咪的互動規劃與有趣的生活。 https://humananimalwellbeing.wordpress.com/2015/04/23/

2015年8月31日 星期一

動物親子 - 過敏?不過敏?

/ 動物親子主題第一篇 / 

談到「寵物與小孩」就離不開〝過敏〞主題,現在已有很多科學及醫療文章提出了觀點,所以要分享正確知識與相關例子並非難事。

今天就來分享霏霏媽媽的文章,霏霏還沒出生時家裡就有一個可愛的動物園了,爸爸媽媽每天都有狗兒、兔子與陸龜的陪伴。霏霏媽媽也是位努力研習的動物行為者,去上了karen pryor的響片培訓,現在正參與Turid Rugaas 吐蕊阿嬤的培訓課程。

對於擁有許多動物的媽媽,是怎麼看待動物導致小孩過敏這件事呢?
...目前四個月又二十五天的霏,已經接觸過馬兒、狗兒、兔子、小豬、陸龜、羊咩咩等動物了,她非常的健康,只要注意與動物互動之後的清潔,其實孩子並不是那麼容易生病的!......我覺得,要增加免疫力,除了哺育母乳外(母乳不足可選水解配方),還有常常接觸少量過敏原、多曬太陽都很重要。
...過敏是基因遺傳,所以家族有沒有過敏史就很重要。還有,過敏的狀況是屬於輕微還是嚴重?如果父母自己就過敏很嚴重了,應該原本家裡就不會養寵物吧!反之,若父母有輕微過敏,就要好好做功課,在懷孕期間和寶寶出生之後好好的幫助他們及早建立對過敏原的耐受力! 
霏霏媽媽在文內還有提供重點文章給大家參考。
在已經有寵物的家庭,能夠去吸收資訊並傳達正確觀念給大家的只有飼主自己,承受一條生命的重量也包含了解自己的責任,清楚家族過敏史、選擇迎接寵物、幫助寵物宣導正確知識,都可以避免強行送走寵物的憾事發生喔。

霏媽咪文章:https://humananimalwellbeing.wordpress.com/2015/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