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日 星期五

受拘禁的動物


昨天在臉書看到一則東森新聞的影片,一隻名為Alex的德國牧羊犬,從小就被飼主栓在後院。飼主說牠經常對人吠叫,大家都很害怕,希望動物收容所能帶走牠。剛開始的確對收容所人員有敵意及具攻擊現象,但牠在25分鐘之後卻變得不一樣了。(上面是影片原始來源)


Alex is a great, and all too common, example of what can happen when a dog lives its life chained to a fence. 
YOUTUBE影片內容說明,Alex是拴鍊犬隻裡常見且很好的例子。

由 Madeline Shannon 於去年5月寫的一篇文章『4 Reasons You Should Never Keep a Dog on a Tether or Chain』。在第一點就提到,拴鍊狗兒將使牠們變得有領域性與攻擊性,美國人道協會就指出,狗是天生的社交族群。把狗鍊在某個地方,狗將遭受巨大的心理傷害。持續不斷鍊養,一隻友善且溫順的狗也會變得神經質、憂傷、焦慮、具有攻擊性。而眾多鍊養狗的救援案例中,一旦拿掉束縛,這些攻擊傾向也隨之消失。說明了狗兒不是天生就具有攻擊性,牠們只是對當下的環境做出回應。(Alex的例子不就完全呼應了這段話嗎)

另外美國人道協會則有一篇文章在說明『被鍊犬隻或拴繩犬隻的常見問題 Chaining and Tethering Dogs: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其中有個問題是被鍊的犬隻對人類構成何等威脅?

狗兒在有威脅靠近時卻無法撤退,牠們會根據戰或逃的本能反應。當被綁住無法逃離,牠就只好採取戰鬥並攻擊進入領域的陌生動物或人。戰或逃 Fight or flight 在去年底Turid阿嬤系列的最後一堂恐懼犬裡有提到,交感神經負責ANS中 Fight or flight 反應,由美國懷特·坎農 Walter Cannon 教授所提出的理論。這又跟壓力有關了,請見由身體機制看壓力 ()()

以上也只談論到大家所害怕的攻擊行為而已,其他還包括:鍊子易纏結而造成生理傷害或死亡、易受其他動物昆蟲或自然災害攻擊、鍊養的動物較少得到關愛與照護...等。

在動物福利越來越受重視的現在,長期關籠或鍊養在台灣動保法不算違法,但其實這些已經算是非人道飼養的行為了。Taiwan SPCA也有一篇宣導訊息。希望之後透過宣導能提升台灣飼主對於飼養寵物的正確觀念,除了照顧生理上的需求之外,心理與行為上能更加注意,法律條文上修正更多細節。
前兩篇鍊養犬隻的文章將於動平會網站分享。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